本文主要总结了xss可能出现的场景。
偏向于案例,最后分享一哈简单的绕过和比较好用的标签。
1.搜索框
如输入111”>svg/onload=alert(1)>查看源码是否将前面标签闭合,可闭合的话可触发xss
输入1111”>svg/onload=alert(1)>,F12看源码

发现”>无法闭合前面的标签。那么就用事件。输入1111”onmouseout=”alert(1) 此处的事件是当鼠标放上去移走时触发xss
2. url参数
直接在url参数上插入xss代码。
3. Post传递的参数在Post数据包的参数的xss
4. 留言板留言板的基本都是存储xss一般都是闭合前面字符,再插入xss代码。具体要看插入的xss在源码中的位置。
5. 发布文章发布文章处就和自定义一个html页面差不多。可以自己自定义代码。同时要看系统的过滤了哪些标签。
src中存在较多的一般是某某智能系统,给你了模版,还可以自定义的。
6. 文件上传的名称处此处xss较为少见,是因为返回包将输入的文件名重新输出了出来,造成了xss。
7. 文件上传内容(可定义html页面)此处一般是上传文件php,asp,jsp等文件,系统会将其存储起来,而不解析。从而上传一个自定义的html让其解析。

访问返回的路径即可。

8. 数据包的cookie处

9. url无参数处

一般的提交框中插入xss

无参数时。

最后分享一下简单xss绕过。(还是要看输入的代码在源码中的位置)三个弹窗函数 alert confirm prompt如设置了黑名单可通过编码绕过(url编码,html编码,bs64编码)过滤了()或者将()输出成中文的()可以用``代替。
拿出较为好用的payloaddetails/open/ontoggle=alert(1)>svg/onload=alert(1)>img/src/onerror=alert(1)>video/src/onerror=alert(1)>script>(alert)(1)/script>video>sourceonerror="javascript:alert(1)">video/src/onloadstart="alert(1)">ahref=javascript:alert(1)>222/a>